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全市门诊病人总体满意率连续两年超过95%,上海是如何“答卷”的?

时间 : 2023-03-30 17:32:51 来源:东方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患者只要通过医院公众号,就可以“导航”到医院的各个科室,不再担心找不到检查室、治疗室。带宝宝就诊的家长,可以在医院设立的门诊母婴室喂奶,这里还提供奶粉、尿不湿等妇幼物品,使病人就医体验上了一个台阶。

在上海,一系列便民就医制度化的成果逐步形成,使得群众就医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根据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结果,全市门诊病人总体满意率连续两年超过95%, 92.86%的患者对中医医联体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表示满意。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挂号排队等候时间偏长等群众就医痛点问题,以患者为中心,从完善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便民就医工程目标任务均已全部或超额完成。

目前,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预约时间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就医平均等待时间小于1小时;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率超过9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体系日趋完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接近8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中心各区覆盖率100%;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门急诊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设了55个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和205个专科专病门诊,“区域+专科”的新型中医医联体模式基本形成。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本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在上海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夯实医疗健康服务网底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制度,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多种签约渠道,家庭医生利用诊间服务、上门服务、社区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有需求的居民签约,建成“上海市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签约服务等。扩大签约覆盖,在签约常住居民的基础上,优先覆盖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截至目前,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超过36%,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7%,失能老年人签约率近94%。

目前,上海已有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按照每30-50万人配置一家的要求,总体布局已基本完善,并通过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能力评估认定。在硬件建设方面,各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医院基本建设,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造院区,将新建、改扩建院区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抓紧节点当年开工。比如,第四人民医院整体迁建至北部新院区,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新病房楼相继投入使用等。其他有关医院也陆续开展了改建感染楼建设,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配置独立CT,扩容医学检验实验室、将核酸检测能力均提升至每天5000人份以上(如东方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松江区中心医院等已达到每天1万人份),配置DSA等急救设备,加强急诊科服务能力,有效应对了疫情防控工作和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

此外,上海基本建成 “区域+专科”的中医医联体特色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呈现面上发展、资源联动、点上提质、满意度提升的良好势头。依托市级中医医院、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和中医重点专科等优质资源,聚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进修培训、联合科研等方式,强化上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学科能力建设。

另据了解,自2020年底上海启动“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来,“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累计打造精准预约、智能分诊导诊、智能导航、智能预问诊、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电子病历卡和电子出院小结、智能随访、智慧急救等14大应用场景和5大创新亮点,实现了“诊前”智能识别病情、精准预约挂号、辅助提前问诊,“诊中”引导就诊路径、互认既往病史,“诊后”随访分析结果的就诊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门诊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呈现了“双增双减”效应:医生服务患者时间增加,患者就诊效率增加,患者候诊等待时间减少,门诊聚留人员减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