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全球央行“购金潮”或延续 专家提示投资黄金不宜短视

时间 : 2023-04-20 15:1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全球央行2022年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新高。步入2023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前两个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购入了51.8吨黄金。土耳其、印度等地央行购金步伐也未停歇……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外汇储备多元化需求的驱动下,2023年各国央行将继续购入黄金,不过具体的购买量以及能否创造新的购入纪录则很难预测。

王立新表示,黄金并非一种短期投资品。从中长期来看,将黄金作为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降低资产组合整体波动风险。


(资料图片)

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持续“+黄金”

持续增加黄金储备是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的一大动向。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2022年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新高。

2023年该趋势仍在延续。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今年前两个月购入了51.8吨黄金。截至三月底,中国央行已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2023年一季度共增储58吨。土耳其、印度等地央行也延续了其购金步伐。

“我们去年上半年对全球50多家央行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有61%的受访央行预计在未来12个月里将增储黄金。”王立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对各国央行而言,强化外汇储备的多元性是一大趋势,但央行可选的资产类型并不多。基于安全性、流动性、回报性三点考虑,黄金“脱颖而出”。

各国央行已连续13年净购入黄金

全球央行增加黄金储备由来已久。据王立新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和众多机构投资者重新认识到黄金在极端政治经济事件中的表现,随后开启了长达13年的黄金储备增加。

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央行和公共机构结束了此前长达20年的“净售金”,开启了新一轮“净购入”进程。包括2022年在内,各国央行已经连续13年净购入黄金。

在这13年里,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现象也出现了趋势性变化。王立新表示,初期增加黄金储备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过去5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信用度进一步受到认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央行也加入增持黄金的行列。此外,增加黄金储备的国家数量也不断增多,这在公共卫生事件、乌克兰危机等影响下尤为明显。

专家:投资黄金不宜短视

在强劲的避险需求推动下,近期国际金价一度蹿上高位。上周,伦敦现货黄金一度触及2049美元/盎司,创下近13个月的新高。目前,金价保持在2000美元/盎司上方,处于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下,“恐高”“套现”等声音也在市场上频频出现。

对此,王立新表示,在金价处于较高位时,投资者确实可以通过减持或抛售所配置的部分黄金产生现金收益。但从中长期来看,仍建议投资者在资产配置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黄金,这有利于降低资产组合整体波动风险。

“作为一种防御性的资产,黄金或许难以带来短期高额回报。黄金的独特投资价值在于其可以分散风险并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王立新表示,黄金作为一种中立资产,可以转换成任意一种主权货币。在极端情况下,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绝对的安全性。黄金也往往和其他传统储备资产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黄金的独特功能也得到了历史数据的印证。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7个经济衰退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黄金都带来了正回报。此前,世界黄金协会通过对比各项资产的五年日均波动率发现,黄金的波动低于原油、对冲基金、农产品、全球股票等资产。从2006年初到2020年底的15年时间里,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年均回报率均超过8%。

对于2023年黄金对投资者的战略价值,世界黄金协会认为,全球宏观环境包含潜在的经济衰退和滞胀风险、全球金融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见顶的可能性,有利于黄金投资。在中美利差依旧较大的背景下,配置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有助于对冲货币风险。

x